欢迎访问优德app下载      
护理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我的中医护理求学之路:学中医,护健康

中医,在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仿佛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经验与智慧。而中医护理作为一门融合了中医理论与现代护理学的学科,他的求学之路不仅是一段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与文化的沉浸,是一段充满挑战又极具意义的旅程。以下是我对中医护理求学之路的一些心得体会:

1.心怀敬畏,立足基础

记得在学校初次接触中医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时,仅是第一章的阴阳五行,就差点将人拒之门外。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到气血津液,每一个概念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生命运行的自然法则。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从基础学起,耐心研读经典,加深理论理解,循序渐进,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做到“辩证施护”。

记忆最清楚的一节实训课是拔罐,其实在操作之前,老师已经在理论课上讲解了非常多基础的理论知识,比如拔罐又叫角法通过在罐体与皮肤之间形成负压来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来防治疾病。感觉学的非常清楚了,但有句老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练习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安全意识不到位,拿着酒精棉球的手在拔罐时离人太近烫伤病人;又或是拔罐力度不够,罐体没有吸附在皮肤上导致掉地碎掉。这些问题的改进需要反复练习具备良好的手感和耐心才能达到精准、熟练的程度。但也还好只有发现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2.理论与实践并重,尊重个体差异

中医护理注重实践,一开始老师强调的观念就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护”,这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就像大夫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象,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准确的辨证分析一样我们护理也需要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那就不得不提到个性化护理。就像每个人体质不同一样,不同的体质决定了个体对不同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感邪后能否发病及发病后的倾向性。不同体质的人就有不同的的发病倾向。如阴虚之体阴津亏乏,易患肺痨或咳嗽之证;阳虚之体,阴寒内盛,卫外不固,易患感冒、泄泻等;肥人多痰湿为患,善患中风、眩晕及饮证;瘦人多火,易患痨嗽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患咳喘、食积等证;老年人精气虚弱,易患痰饮、咳喘、消渴等。因此,在临床上尽早辨识患者的体质类型,则可提早预见其发病倾向性,预知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3. 以人为本,多方面护理

中医护理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相较于西医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医护理更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养身心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记得在看到实习轮转表的时候,相较于简单明了的外科,内科,治未病这个名字就自带一种中式古典的气质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了解。而所谓“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养生以固护正气。现多提倡养生,比如顺应季节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应主动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摄,就像春天宜夜卧早起、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情志的变化更是密切关系着疾病的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更是提醒我们的护理需要对症,患者悲观时,要热情予以鼓励。在医护人员面前,患者只有轻重缓急之分,没有贫富贵贱之别。要求我们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不论其地位之高低,家境之贫富,也不论年龄之老幼,貌之美丑,要给予关怀和温暖,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热情、亲善、和蔼、礼貌,使患者一踏进医院就感到温暖、亲切。

这种理念促使我们护理工作中更加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与担忧,并给予及时的关心与支持。这种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也让我在护理工作中收获了更多的温暖与感动。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社会支持。在护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以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这种人文关怀让我深感护理工作的温暖和力量。

4. 终身学习

中医护理学源远流长,其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求学过程中,我深感终身学习对于中医护理从业者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参加学术讲座、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同时注重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以此拓宽视野、提升自我。通过学习与积累,领悟中医护理的精髓所在,并学会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去。

总之,中医护理的求学之路是一段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收获的旅程。在这条道路上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心灵深处经历了成长与蜕变的过程。未来我将继续秉承中医护理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麻醉手术科 王婧)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优德app下载©2009 优德app下载 All 优德app下载 Reserved.
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21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