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日闲来,回望我与中医的缘份,我的思绪犹如风筝的线,飘向了我的少年时代。那是一个学业异常繁忙的高三,冬天的气候异常寒冷,当天下了晚自习,我就开始头痛难忍,流鼻涕,打喷嚏,晚上回家后,我的母亲给我煮了糯米粥,里边分别加了生姜和葱。我喝了一碗后,我的母亲和祖母又给我揉了像小山一样的艾草,切了一片生姜,开始给我的大椎穴做了艾灸,几柱艾灸后我就睡了,第二天周身轻松,学习效率倍增。中医的神奇魅力无不令我膛目结舌。就在那个时候,对中医的热爱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我的心中慢慢的生根发芽。
对于中医护理的入门学习是我2016年进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始,当时学校开设了《中医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给我们授课的是王波老师,王老师每次授课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般的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的很多中医护理学知识的积累就在这个时间段,也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之前感冒被母亲和祖母神奇般的治好的原因经过学习也找到了答案。我的感冒属于风寒感冒,生姜和大葱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正好适用于风寒感冒轻症的治疗;而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配合大椎穴,便可以起到解表退热的功效,这样的治疗非常对症,所以感冒很快治好了。王老师在给我们讲解方药知识时说:“做人要像甘草”,这是为何呢?因为中药分为君臣佐使,其中,甘草是使药,就像两国交接,打仗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就会派遣使臣,也就是让外交官来说和,而甘草就是外交官,它性味甘平,药性和缓,在药方中能缓和药物烈性,减轻毒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贵要略》等方剂中用的最多。王老师除过还通过理论和实训课教会了我们拔罐,刮痧以及艾灸技术,而这些技术在我的生活中对的的帮助很大,我的母亲常年辛苦劳作,洗洗涮涮,接触冷水,长年累月就落下了病根,那年上大学放暑假回家,母亲总说自己周身疼痛,每次快要下雨或者变天就腿疼,双腿很是沉重,手指关节肿痛难忍。我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辩证得知,“十女九寒”,寒而凝滞,不通则痛,母亲的病症属于寒邪客于筋络关节,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可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艾灸和拔罐治疗,而当时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也属于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节治疗寒湿引起的病症最好不过,我为母亲做艾灸治疗,选穴为大椎穴和脊柱两侧旁开1.5寸的膀胱经的走向处的穴位,分别为为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选用的介质为就地取材的生姜片和艾草,一个穴位3柱艾柱,并在次日为母亲在大椎穴和脊柱两侧膀胱经处的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做拔罐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自诉疼痛症状缓解了不少,而且双腿也比之前轻了不少,我的内心也随着母亲的疼痛的减轻也开心了很多。而后,随着步入工作岗位,接触了一些按摩推拿的知识,我也慢慢的对按摩推拿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我上夜班,会碰到有腹痛的孩子前来就诊,在孩子等待医生的过程中,我会叫孩子到我跟前,给他按摩足三里穴,因为有《四总穴歌》记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手”的口诀。而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上,在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犊鼻于解溪的连线上,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舒筋活络,祛痰镇静,消痈止痛,强壮保健的治疗效果。每次按摩一会儿,当我再次询问孩子肚子再疼不疼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说:“不疼了,阿姨”。说到这里,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去年冬天,科室有位同时在早上工作的过程中自诉胸闷心慌,很不舒服,我们协助她躺床上,用脉氧仪测心率达200次/分以上,我利用工作之余,为她按摩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走向的穴位,位于前臂前屈,腕侧远端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宽胸理气,和胃止呕,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心痛、心悸、胸闷等症。我分开三次按摩,每隔10分钟按摩一次,每次按摩,都能很明显看到同事颈动脉窦的波动减弱一些,最后一次按摩后,测得心率为90次/分,她自诉身体舒服了很多。
以上是我对中医护理的一些浅显认知,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中医护理知识解决的一切实际问题,我深知,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探究中医的路道阻且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儿科 王鹏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