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优德app下载      
纪检监察
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清风箴言 | 知过不讳,有过就改

清风箴言 | 知过不讳,有过就改

2024年09月21日    甘肃



 官之办事不能无过,然决不可讳过。如有误即为更正,自不致别生枝节。倘饰过文非,使小民含冤,终身莫白,自问此心,其何以安乎?

——清·高廷瑶《宦游纪略》




官员办事,出现错误、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积极改正错误。《左传》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说,能够改正错误,就是一种善行。如果错误是一种恶,那么,改正错误就是善。一种作为恶的错误,必须以积极改正来抵消、校正。而改正错误的前提是要认识错误、承认错误。

  一种是不贰过。所谓不贰过,就是不但改正错误,还要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孔子最著名的学生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重复错误。

  但古代官场上,官员改正错误,不重新犯错的情况,往往是少见的。更常见的要么是有错不改,要么是重复犯错。当然,还有就是文过饰非,隐瞒和粉饰错误、不承认错误。这种情况一般叫做“讳过”,就是说,像讳盗、讳灾这样严重的官场病一样,一些官员还擅长讳过。事实上,讳过的后果和危害可能比讳盗、讳灾更为严重。

  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千方百计粉饰掩盖错误,极其常见。清朝道光咸丰时期的官员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写到一些讳过不改的官员和事例。

  张集馨曾在四川任按察使,主管一个省的司法检察工作。四川仁寿县县令刘钧贻,轻信办案人员的话,稀里糊涂把15名无辜百姓当成大盗抓起来送按察使审理。张集馨发现这些人都是冤枉的,把刘钧贻叫到省里让他亲自审理。刘钧贻自然清楚这是自己亲手制造的惊天假案。但这个县令不是想着如何改正错误,防止发生类似的冤假错案,而是恼羞成怒,回去把这15名无辜百姓在监所折磨而死。

  这位县官,不但知错不改,还错上加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真正不可救药的官员。

  古代官员敢于改正错误的典型,当属春秋时期的李离。《史记·循吏列传》记载,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他没有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李离判错了案,错杀了人。人死不能复生,无论怎样,已经不可能通过改正错误恢复原状。于是他选择用自己的死亡来为此负责。

  李离改正错误的做法,是历史上的一个相当极端的做法,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官员通过自杀的方式主动为自己的罪错负责。李离决不文过饰非,勇于以最严厉的方式承担错误的精神,是非常难得的。

(梁发芾)

 名称刺柄南星

分布:天水、定西、陇南、甘南

 简介刺柄南星,多年生草本。花期5-6月。块茎入药,内服具有祛痰、止咳、镇痛的功效,外敷治疗疥疮、痈疽。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优德app下载©2009 优德app下载 All 优德app下载 Reserved.
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21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