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优德app下载      
返回首页
科室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痛风
  • 发布时间:2012-08-08
  • 点击数:
  • 【字体: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肝肾不足,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治法有除湿泄浊,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常用方药如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上中下痛风方等。缓解期扶正祛邪,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常用方药如正肾丸等。其它疗法如针灸、推拿、膏药疗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本病初起属实证,多为湿热毒邪痹阻、气滞血瘀;久则正虚邪实,虚实挟杂,多见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浊毒瘀血互阻。据此,我科在临床上把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研制出清热排毒胶囊和扶正排毒胶囊,经过临床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清热排毒胶囊
    组成:土茯苓、秦艽、萆薢、薏苡仁、元胡、没药、三七等。
    功能:清热利湿排毒 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关节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扶正排毒胶囊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鸡血藤、土茯苓、木瓜、焦杜仲等。
    功能:补肝肾益气血 利湿热排浊毒
    主治: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痛,或呈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痹着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或细弱。
    附:高嘌呤成份的食品
    1.动物类:内脏如脑、肝、肾、心、肚。和颜色深的肉类、西式浓肉汤、牛素、鸡精等;海产类:仓鱼,鲱鱼(Herring)、牙带鱼、多春鱼、带子、海参、瑶柱、蚝、青口、司鲶、虾米,小鱼干、鱼皮、鱼卵等;鹅肉、野生动物等。
    2.硬壳果:如花生腰果之类全麦制品、乳酸饮品、酵母菌、酒(过量)等。
    3.植物幼芽部分:一般含中度成份,不可多食,菜花类,豆苗,笋类,豆类。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优德app下载©2009 优德app下载 All 优德app下载 Reserved.
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21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