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优德app下载      
返回首页
科室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中医学对睡眠机理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2-11-05
  • 点击数:
  • 【字体:
    中医学认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
    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约有1/4以上的人口,有睡眠方面的困扰。我国各类睡眠问题的患病比例达38.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睡眠健康现在已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是成为了一个影响公众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研究也表明,人类的平均睡眠时间已经从百年前的10个小时降至6.5小时。睡眠时间的缩减与睡眠质量的大幅下降已经深刻的影响着人类行为方式和社会的社会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节奏更快,心理压力更大,高压精神状态导致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课题,睡不熟、睡不着、睡不舒服等一些睡眠障碍,成为民众的健康隐形杀手。“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即有“养阴培元”之效。掌握睡眠养生要领,即可“驯服噩梦”,踏上生活的养生之道。
    调查显示,过去一年间都市人的睡眠问题已达60%,因此被称为是“悄然扩展的流行病”,睡眠专科门诊,从临床精神医学或是心理学及自然科学来解决睡眠问题,已成为甘肃省内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睡眠障碍的正规医疗机构,为顺应当前社会时势之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阴阳学说认为:睡眠和醒觉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的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中医有关睡眠的理论,离不开阴阳学说的统摄。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具有日节律,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日节律。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与自然相应,故人体的阳气亦随之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平旦,人体阳气随外界阳气的生发由里外出,人起床活动;中午,人体阳气最盛;黄昏,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就上床休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灵枢•口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阴主静,阳主动;阳气衰,阴气盛,则发生睡眠;阳气盛,阴气衰,人即醒觉。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醒觉的机制,是由人体阳气出入运动来决定的。[NextPage]
    卫气运行认为:由于卫气运行于阳经而醒觉,运行于阴经及五脏而发生睡眠。卫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营运不休,属人体阳气的范畴。《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运行的规律是:白天运行于阳经之外二十五周,夜间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二十五周。平旦时,卫气出于目,循足太阳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手阳明经之外运行,再从手阳明经入掌中,足阳明经入足心,行阴分至目,为一周;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如《灵枢•卫气》篇说:“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以肾、心、肺、肝、脾五行相克的顺序周行。白天卫气行于阳,人体阳气盛于外,温煦周身,卫外而为固,人寤而活动;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卧寐休息。卫气通过阴阳跷脉,来司目的闭睁。由于卫气昼夜运行的规律,使人体出现寤与寐的不同生理活动。
    《灵枢•本神》篇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随先天之精而生,孕育于父母,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分藏于五脏,主宰于心。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神充则身强壮,神衰则身虚弱。神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自然界阴阳消长而变化。白天属阳,阳主动,故神营运于外,人寤而活动;夜晚属阴,阴主静,故神归其舍,内藏于五脏,人卧而寐则休息。
    《血证论》说:“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又说:“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神安静守舍则能寐,若神不能安其舍,游荡飞扬,则会出现不寐、多梦、梦游、梦语等病症。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双方是对立消长、互根互用,还能相互转化,这些作用维持着自然界的正常变化,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只有阴阳双方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才能使人的精神活动正常,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阴阳与睡眠息息相关,渗透到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节律,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阳气,随气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阴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主静,阳主动;阳气衰,阴气盛,则睡眠;阳气盛,阴气衰,则产生觉醒。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是由于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来决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阴阳调和,血脉通利,故昼精而夜寐,夜晚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白天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优德app下载©2009 优德app下载 All 优德app下载 Reserved.
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32号
电话:优德app下载-8635008 邮编:730000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21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