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穴位贴敷、耳针、针灸等疗法等,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神经状态的所有异常,都必然存在着某种躯体变化基础,或发生了某些气血阴阳的失衡,总之反对孤立片面地看待人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因此,中医药可以从体系上避免那种心身分论、心身分治的局限性。这种将人的心身相关性直接运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心身一体化、关注人的社会性生存状态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数千年擅长调整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优势理论指导。中医药治疗情志-脏腑相关疾病和/或精神神经系统疾患的悠久传统以及卓著疗效是现代开发研究中药抗焦虑新药的临床实践依据。随着健康“绿色”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正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传统中医药(包括天然药物)的认可,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临床用药经验,从经方、验方、单方中开发出“三小、三效、五方便”的新型中药制剂,顺应时代潮流,使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契机。睡眠障碍包含于中医学七情“怒、喜、忧、思、悲、恐、惊”中,中医学传统的七情-脏腑功能相关理论以及心身一体的健康观和治疗观,客观并全面地把握住了生命与健康的深刻内涵。目前草药疗法已在世界各国比较流行,欧亚许多国家用多种草药制成补充物投入市场,并进行了大量研究。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AASM)制定的标准认为:睡眠是由两个交替出现的不同时相组成:一个时相称为慢波睡眠,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sleep);另一个时相称为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leep,REM sleep)。
石洲宝副主任医师曾在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病研究所研修临床脑电图学,对脑电生理在失眠症的研究有特长。
睡眠专科门诊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在结合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同时灵活应用中药内服、外敷、药浴、穴位贴敷、耳针、针灸等疗法,满足不同社会大众的医疗需求。
目前,结合我院现有的科研、教学、临床等技术力量,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治疗方法,有大量来自省内各地的患者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睡眠障碍专病门诊的治疗特色,前来寻医问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