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失眠是指睡眠的时间不足(比实际需要的睡眠时间短)或睡眠质量差。在成年人中,失眠的基本特征是睡眠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儿童失眠常常与睡眠关联因素或者环境限制不当有关,其特征是当以上因素缺乏和不当时,出现入睡显著延迟、不愿就寝、夜间频繁觉醒和不能独自入睡。有些失眠的患者在日间存在轻重不一样的功能损害症状,如:疲劳、主动性和进取心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功能下降、易激怒、情绪低落和日间困倦等。引起或诱发失眠的原因众多常见的有: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药物和食物因素、睡眠节律变化等。
失眠失眠根据病程分为:
①急性失眠:病程<3个月;
②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每周至少出现3次睡眠紊乱和相关日间症状。
因为失眠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或持续性倾向的睡眠障碍,所以一旦出现即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治疗失眠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常用的有:苯二氮卓类、褪黑素类、抗组胺类、抗抑郁类等。在我科医生会根据或者的失眠原因、症状、既往用药、药物获益/风险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感觉到睡眠得到改善,医生会进行评估后虑减药或停药。
2. 非药物治疗有:
(1)心理治疗:失眠认知行为疗法:为指南及临床科室的首选推荐,它能够有效的纠正失眠患者的错误的睡眠认知和不恰当的行为因素,有利于消除心理生理性高觉醒,增强睡眠驱动力,重建正确的睡眠觉醒认知模式,持续改善失眠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物理治疗:
A.光照疗法:光线通过与视网膜神经作用,影响下丘脑控制昼夜节律。
B.经颅磁治疗:通过经颅直流电治疗和经颅交流电治疗,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同步化和去同步化,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和改变脑内神经递质释放
C.重复经颅磁治疗:基于电磁感应与电磁转换原理,用线圈瞬变电流产生的磁场穿透颅骨,产生感应电流治疗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从而改变治疗部位及与其存在功能连接部位神经元兴奋性的一种治疗方法。
(3)中医技术治疗:常用于治疗失眠的中医技术有许多种,如耳穴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艾灸疗法等。
(4)其他治疗方法:锻炼、八段锦、乐眠操、太极、瑜伽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