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属于中医治疗方法中较为常见的剂型,通过煎服方法给药,患者可快速吸收药物成分,煎药及服药方法正确,可最大程度保证药物疗效,使患者受益。
1.煎药器皿:在煎药前应正确选用煎药的器皿,李时珍很早指出“煎药忌用铜铁器皿,易用银器瓦罐”,一般以陶器、砂锅最佳,玻璃、搪瓷器皿亦可。由于很多金属器皿可与汤药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铁锅中的铁离子能够与生物碱、香豆素等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患者服药汤剂后,会降低药效甚至对身体产生危害。
2.煎煮方法如下:①将相关中药材放入正确的器皿,然后添加凉开水,水要没过药材,浸泡30 min。②将器皿放置在火上,选用中火进行煎煮。首次煎煮后,将药液倒出200 ml 左右。通常首次煎煮水沸后, 用中火或大火继续煎煮15~20 min。③加入适量温水。实施二次煎煮。注意若此时剩余药渣已经放凉,应添加凉水。对煎药时间进行控制时,要从水沸开始计算。二次煎煮水沸后,用中火继续煎煮10~15 min 即可。针对治疗慢性疾病的中药汤剂,要首次煎煮水沸后,时间应控制在20~30 min, 二次煎煮水沸后时间应控制15~20 min,煎汤代水:对于质地泡松、用量较大, 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 min,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④煎好药液最好过滤,充分混合后再进行分次口服。
3.正确服药方法 :中药汤剂不仅要在制备过程中注意各种事项,正确服药方法也对其疗效产生直接影响。将首次煎药及二次煎药的药液进行充分混合后,患者要按照实际病情分次口服。口服分以下几种情况:①清晨空腹口服:此种服药方法可避免胃中食物与药液混合药物,进而快速发挥药效;②饭前口服:此时胃中基本无食物,服药后可发挥清晨空腹口服同样的药效。③饭后口服:针对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可选择饭后口服,进一步减少药物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④特定时间口服:部分中药汤剂需在特定时间服药,如用于安神的药液,通常要在睡前30~60 min 内进行口服,进而为次日清晨顺利排便提供方便。
正确的辨证论治,加之合理的煎服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汤剂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更好的为患者健康服务。
引自 王欢—浅谈中药汤剂煎服的注意事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