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某,男,58岁,主因“突发头晕伴口角偏斜20小时”入院。患者于昨日下午18时左右突发头晕、头昏,感头重脚轻,家人发现其左侧口角略低垂,眼睑闭合、吹口哨等动作等均可正常完成,至今晨,患者感头晕较昨日加重,并出现双颞部胀痛,反应略迟钝,口角偏斜亦较前有所加重,以“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收住入院。
入院情况
体格检查T:36.2℃ P:85次/分 R:20次/分 BP:110/70mmHg。神清,思维反应减慢,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余颅神经查体无异常,四肢肌力略差,约Ⅳ级,反射及肌张力可,左侧Babinski征等病理征阳性,四肢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基本正常。
• 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心肌酶未提示异常。
• 头颅MRI提示右侧额叶、颞叶、枕叶、岛叶大面积脑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初步诊断
1、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脑栓塞)
2、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3、阵发性房颤
治疗经过
给予营养神经、抗自由基,脱水降颅压,保护胃粘膜,预防急性应激状态所致胃脑综合征;病因考虑为心源性血栓,专家讨论目前溶栓时机已过,暂不予降纤治疗。
专家查房后指示:目前已超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且病变面积大,不可溶栓,易发生出血;目前患者嗜睡,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左侧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枕叶梗塞,急行开颅去骨瓣手术给予脱水等药物,术后转入ICU抢救治疗。
ICU
患者病情危重,术后持续亚低温冬眠、镇静镇痛治疗,GLASS评分1分,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模式SIMV,R:14次/分(呼吸机辅助呼吸),PEEP:4cmH2O,PS:12cmH2O,PEEP:6cmH2O,FiO2:80%,fi:16次/分,转入后最高体温T:34-35.5℃,24小时入量5350ml,出量3970ml。查体:T:35.6℃,P:112/60mmHg,P:102次/分,SPO2:99%:RR:16次/分。双肺呼吸音降低,可闻及双肺散在湿性啰音。心率快 150次/分,房颤心率。骨窗质地如鼻,头部引流管通畅,可见淡血性液引。
鉴于上述情况,刘厅长、郭院长特邀刘东汉先生参与救治,给予中西医急救双通道。
(本段摘自刘维忠厅长腾讯微博)
兰医时的老同学脑梗塞,昏迷瞳孔散大到7毫米,无自主呼吸。我和省医郭天康院长请几位中西医专家会诊,决定在西医继续抢救基础上加:1针灸。2安宫牛黄丸胃管灌入。3猪蹄黄芪汤胃管灌入。4刘东汉先生中药:生黄芪30克葛根30天麻20玳瑁20茯苓30当归20赤芍30三七粉3克石菖蒲20远志10川牛夕6升麻3地龙20克
首诊2013年3月17日
患者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左侧7mm,右侧6mm,对光反射消失,生理反射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巴宾斯基征(+),左上肢肌力0级,高颅内压。舌质未见,脉弦数。
刘东汉先生辨证:脑络瘀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通窍醒脑
处方:葛根汤加减(见后图片)。
2剂,水煎内服,每次250ml,胃管灌入。
同时配合:1.安宫牛黄丸,早晚各半丸;2.针灸治疗一日两次;3.黄芪猪蹄食疗;4.炒干栀子粉加蛋清外敷,促进颜面部水肿消退。
• 方析: 患者由于脑栓死(脑络瘀阻)所致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左侧7mm,右侧6mm,对光反射消失,生理反射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巴宾斯基征(+),左上肢肌力0级,高颅内压。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刘老敬悉病史,四诊合参后提出此时治疗要以“益气活血醒脑”为主。如患者能神志清则有生机,故选经方葛根汤加减,取葛根、升麻升阳解肌之效,张元素称:“葛根通行足阳明经”。 足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胃有大络通于脑,所以葛根通调胃经可以改善脑部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抗血栓,合黄芪、天麻、玳瑁加强益气通窍之效,《本草纲目》:“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时至宝丹适用之也。”加当归、赤芍入血分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合川牛膝入血分,引败血下行,淤血去则新血生,淤血去则脑络通,脑络通则神志清。茯苓健脾利水,降低颅脑内压,减轻脑水肿,避免脑疝发生。石菖蒲、远志宁心安神,通心窍,心主神明,心者脑也,刘老认为:“心有两用,一为泵血之功,二为思维神志之主”,所以通心窍而醒脑。三七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虫类药“地龙”搜风剔络,加强通络之效。
二诊:3月19日
• 服用2剂后,查看患者病情平稳,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查体:T:36℃,P:135/84mmHg,P:103次/分,SPO2:100%:RR:15次/分。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双肺散在湿性啰音。心率103次/分,阵发性房颤。头部引流管通畅,可见淡血性液引出。脉细数。
• 刘东汉先生辨证:脑络瘀阻证
• 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醒脑利水
• 处方:抵挡汤加减
• 原方去川牛膝、地龙,加红参20g、红花10g、水蛭10g、车前子30g、大黄3g、炙甘草30g,增强活血利水之效。
2剂,水煎内服,每次250ml,胃管灌入。
停用安宫牛黄丸,继续配合针灸治疗。
三诊:3月21日
患者意识欠清,自主呼吸弱,呼吸机辅助治疗。病情稳定尚,原方重用黄芪至60g,加强益气活血之力,加白芨10g护胃,预防应激性溃疡。
四诊3月25日
患者神志尚清,呼之能应,自主呼吸尚可,全身情况逐步好转,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 8.6*10^9/L,中性粒细胞 82.4%,淋巴细胞15.9%,查体:T:37.4℃ P:80-156次/分(房颤心率) R:16-24次/分 BP:120-156/65-96mmHg,气管切开。左侧瞳孔5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灵敏,较前无明显变化。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舌质淡红少津,脉浮数。
刘教授查房后指示: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治疗有效,现关键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原方基础上加鱼腥草30g、黄芩10g以清肺热。处方3剂,每次250ml,胃管灌入。处方见后页
方义: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原方基础上加鱼腥草30g、黄芩10g以清肺热,解热毒,利水消肿。《滇南本草》“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
五诊3月28日
患者神志尚清,呼之能应,自主呼吸尚可,气管切开处金属套管拔除,左侧瞳孔5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上肢已可活动,可以简单交流,生理反射较弱。舌质淡红,苔白,少津,脉象数。
辨证:同前
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升阳。
4付,水煎内服,每次250ml,胃管灌入。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加丝瓜络20g,加强通络之效。
六诊4月4日
患者神志清,应答切题,自主呼吸,左侧瞳孔5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可以抬举,生理反射正常。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患者恢复情况相当好,预后乐观,血常规(住):白细胞计数[WBC] 5.8*10^9/L,中性粒细胞53.9%,在单纯使用中药情况下肺部感染控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同前
治则:同前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去黄芩,加蜈蚣3条加强通络之效。4剂,水煎内服,每次250ml.
由于肺部感染得以控制,故在原方基础上去黄芩,加蜈蚣3条加强通络之效
七诊4月23日
患者已转入神经内科治疗,神志清,应答切题,自主呼吸可,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可以抬举,生理反射正常,复查头颅核磁示:右侧颞叶有少量点状出血。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同前
治则:同前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去红花、车前子、天麻、大黄,加重三七粉至6g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7剂,水煎内服,每次250ml
本段摘自刘维忠厅长微博
甘肃省人民医院抢救的脑梗患者(见3月17日微博)与刘先生聊天。
4月23日 19:17 阅读(6.3万) 全部转播和评论(60)
这是刘先生今天给3月17日抢救的兰医时的老同学开的中药方。刘先生说患者可自己吃饭,下床了,可以对话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