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我们知多少?
1.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几乎人人耳熟能详。据悉,在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6.9%、40.7%、15.3%。高血压难道仅仅是血压升高吗?我们真的了解高血压吗?下面我们聊聊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和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分布,正常血压与高血压的划分无明确界限,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目前,我国血压的分类和标准见表1。很多人自测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或者诊室测量血压高于正常值,自认为是高血压,这种认知有问题吗?另外,如果患者有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偶尔测量血压正常,这一定不是高血压吗?实际上,人体血压在一日之内是一直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的,呈现为双峰双谷,而且当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可能会高于这个正常的范围,这种生理性的应激改变并不能算高血压病,因此,自测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时,并不能认为是高血压。与此相类似,一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部分原因,偶尔的测量并未发现血压升高,也并不一定不是高血压。故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是:患者在未服用降压药、安静休息坐位时,用经核准的汞柱式或电子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值某次测量较低,或者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可用动态血压帮助诊断与评估。
2.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 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1)心脏: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负担加重,心腔内压力高,加上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冠心病: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正常血压者增高2.6倍。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劳累或饱食时发生气喘、心悸、咳嗽、少尿、水肿等症状。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2)脑: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3)肾脏: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4)血管: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典型者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病情非常凶险,可伴休克,甚至猝死。如有间断的胸痛、腹痛伴发热等症状,要注意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能。(5)眼: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3. 我们如何对待高血压?
当怀疑自己得了高血压时,我们怎么办?笔者的建议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疗。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如肾上腺增生、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血压升高等,如果不鉴别病因或类型,往往降压效果不尽人意,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正规医院会对患者的病情有整体的评估,明确诊断,制定详细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我们真的得了高血压,我们如何对待呢?笔者建议,对待疾病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人否认自己得高血压的事实,以自己没有临床表现为借口逃避。首先,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观念,已经得病是事实,不以我们得意志为转移,高血压的危害也不会因为我们否认自己得病而降低,不及时干预,心、脑、肾、眼等各处的危害就会接踵而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其次,许多人否认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这类患者不能接受这一过程,也许是因为觉得太麻烦,也许是终身服药会花许多钱。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目前的情况是,我们此刻已经离不开降压药了,却依然滞留在想不想用药的误区。第三点,谨遵医嘱,这点非常重要。许多患者,降压药吃一段时间,血压恢复正常,不重视医嘱,自行停药,待下一次入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医嘱不单单是服药的方案,更有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建议,如加强运动,或减肥等,我们也不能只是听听而不作为。
4.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势?
临床中,我们也可以见到,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但仍然有临床症状,对于这类患者,中医药就发挥了自己重要的优势。中医药的特点在于整体调节,高血压患者来医院就诊,并非单单血压升高,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存在潜在的功能性异常,与降压药想合而用,整体局部共同调节,往往事半功倍。降压药往往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利尿药使用过多,可能导致机体阴虚;β受体阻滞剂长期服用导致整体机能的下降,此时使用中药,可以调整阴阳,使机体阴平阳秘,让患者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此外,临床有部分病人对西药有排斥的情绪,如果这类患者血压相对不是很高,中药是这类患者不错的选择。
总之,虽然高血压在现在社会比较普遍,但大家对高血压的概念、危害认识不足;对高血压所持有的对待态度有失偏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益处更缺乏自信。笔者从以上四个方面做一简单阐述,希望大家提高对高血压的重视以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信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