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冬季,警惕心脏性猝死
  • 发布时间:2023-12-18
  • 点击数:
  • 【字体:

冬季,警惕心脏性猝死

冬季天气寒冷,伴随冷空气的逐步形成,新一波的心脑血管疾病又将如期而至。有研究表明,恶劣天气,尤其是低温,与心脏性猝死风险升高密切相关,气温每降低 1,心脏性猝死风险则增加 2%

心脏性猝死目前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发生的人数超过乳腺癌、艾滋病和肺癌的总和,因具有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而随着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心脏性猝死院内死亡率逐年降低,大部分死亡发生于院外,是引发院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猝死的消息,很多人平时身体好好的,说没就没了,让亲人和朋友措手不及,痛苦万分。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法预测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6小时以内, 在我国定义为症状发作 24 小时内出现的死亡。心脏血管、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酗酒,出血,过敏及中毒都可导致猝死,但以心脏性猝死最为常见,80%以上,心脏性猝死已成为猝死的首要病因。心脏性猝死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1小时内。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以及亲属猝死家族史均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心脏性猝死有哪些诱发因素?

心脏性猝死的诱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过度劳累、精神刺激、饱餐、饮酒、大量吸烟以及寒冷等。猝死往往会发生在看起来比较健康的人群中。青年人群猝死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长期慢性疲劳及工作压力,导致身体处于虚亏状态,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增加猝死可能性。

以下十个时刻需注意:

一、暴饮暴食。吃得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导致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迅速升高,从而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此外,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二、用力排便。当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快,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可引发心肌梗死。而用力排便时血管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 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块冲刷下来,这些斑块会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三、洗澡。沐浴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因此,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外,饥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血糖过低也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

四、剧烈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而过度的剧烈运动会增加猝死风险。当你在运动时,觉得心跳非常快,呼吸比较困难,开口说话也很困难,这时候就属于剧烈运动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严重时诱发心肌梗死。

五、过度悲伤。在过度悲伤时,支配我们心脏节律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六、压力过大。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大,可能引发心脏病。

七、情绪激动。看电视、打牌、下棋时常久坐不动,若情绪突然激动,血压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八、早上起床。在夜晚睡眠时,人体各个系统处于半休眠的状态,而早晨清醒后,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候猛地起床,可能对心脏造成突然的负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骤然上升,这时,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九、打鼾。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表现,这个疾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心梗。

十、气温骤变。当气温骤降时,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这会为一部分人带来健康隐患。冬季气温骤降,是猝死的高峰期,夏季贪恋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也容易引发心脏病。

心脏性猝死有先兆吗?

研究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会有先兆。许多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加重、心搏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 还可伴有面色苍白、恐惧、大汗淋漓、濒死感等。能否捕捉到这些蛛丝马迹,往往是救命的关键,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猝死的发生,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一、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猝死风险。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二、适度运动,每周最好能进行一次有氧运动,打球、游泳、跑步或散步都是锻炼心脏不错的方式。

三、戒烟、限酒,注意饮食。饮食适量,不宜太多,也不能过度饥饿。限制总热量,少吃甜的、油腻的食物。限制胆固醇、脂肪的摄入。限制食盐的摄入,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新鲜绿叶蔬菜,摄入膳食纤维,注意防止便秘。

四、有效控制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脏体检。尽量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达标。

五、保持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给自己减压,心情开朗,避免情绪激动,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老年人早晨醒后尽量在床上先躺一会儿,避免突然起床对心血管造成负担。晨练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到过冷或过热等因素刺激。

六、熟悉家庭周边的医院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获得紧急数据,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携带写有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病史的急救卡。

自我穴位按摩,保护心血管

一、涌泉穴

经常刺激本穴对缓解各类亚健康有很大帮助,并能缓解高脂血症引起的并发症。

定位:将脚趾弯曲,足底最凹陷处,或在脚掌做一平分左右的正中线(去掉脚趾),将该线三等分,前1/3与后2/3交点处为涌泉穴。

方法:用拇指指腹对涌泉穴进行反复推搓或轻轻拍打,以足底部有热感为宜。

二、膻中穴

刺激该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可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

定位: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用拇指或中指自下而上推膻中穴约2~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觉为佳。长期坚持,可改善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三、郄门穴

刺激该穴能能缓解心痛、心悸、失眠、神经衰弱。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注意按压时力度要稍重,每次5分钟,每日2次,

四、内关穴

内关穴对胸部心脏部位的止痛效果较明显,经常刺激本穴,可以防治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病症。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方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内关穴 100~200次,力度适中,手法连贯,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五、列缺穴

该穴既可治疗外感风邪之头痛项强,又可治疗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的头痛、项强缓解高血压病及其引起的不适。

定位: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方法:每天坚持用拇指指腹揉按列缺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健忘、惊悸、高血压病等病症,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健调理效果。

六、太阳穴

刺激太阳穴可促使大脑血液循环加快,防治脑动脉硬化,起到振奋精神、止痛醒脑的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脑部疲劳、头昏脑胀,防治高脂血症,并且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定位: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毗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方法: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于两侧太阳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