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优德app下载名中医工作室

优势诊疗技术资料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23 点击数: 字号: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 2003年4月海口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3年6月第4卷第6期)

(1)大量蛋白尿(>3.5 g/d)

(2)低蛋白血症(<30 g/L)

(3)高脂血症

(4)水肿

(5)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如由糖尿病肾病等引起)

其诊断标准以(1)和(2)需具备的条件

(二)证候诊断

根据激素运用后不同阶段分为以下几种证候

首始阶段:

1.表寒里饮

症状:眼睑浮肿,继则颜面、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节酸痛,畏寒肢冷,腹胀,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浮或沉细。

2.脾虚水停

症状:面浮体种,气短乏力,纳差或腹胀,舌质淡、舌体胖嫩、脉细弱。

3.脾阳虚衰

症状:面浮肢肿,面色微黄,畏寒肢冷,腰困酸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胖质暗、有齿痕,苔润,脉沉细。

4.阴虚毒热

症状:面浮肢肿、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口干咽燥或咽喉肿痛、舌质暗红、舌苔黄腻。

减量阶段:

气阴两虚

症状: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易感冒、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脉细数。

维持阶段:

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纳差,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舌淡,舌体胖有齿痕,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医分阶段施治

首始阶段:

1.表寒里饮

治法:温阳化饮,疏风解表。

方药:高山流水方加减。

2.脾虚水停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利水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芪苓健脾汤加减

3.脾阳虚衰

治法:补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4.阴虚毒热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利水。

方药:清热健肾方(胶囊)

减量阶段:

气阴两虚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益气健肾方(胶囊)

维持阶段:

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健肾方(胶囊)

(二)对症治疗

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三七、益母草、泽兰、莪术等)贯彻治疗始终。

蛋白尿的治疗:蛭龙通络胶囊。

血尿的治疗:活血止血胶囊。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清热健肾胶囊或银翘玄桔汤代茶饮。

(三) 内科基础治疗

1.一般处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治疗,利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抗凝治疗。

2.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的治疗原则是首剂量要大(1-1.5mg/kg/d),减量要慢(每1-2周减量度10%),维持时间要长(要6个月以上);环磷酰胺1疗程总量≤150mg/kg(一般6-8g);环孢素不能作为肾病综合征的一线药物。

(四)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避风寒。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定

参考2003年4月海口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3年6月第4卷第6期)。

(l )完全缓解:多次测定蛋白尿阴性,尿蛋白定量≤0.2g/24h,血白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白蛋白≥35g/L),肾功能正常、肾病综合征表现完全消除。

(2 )显著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定量<1g /24h,血白蛋白显著改善,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3)部分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有所减轻,尿蛋白定量<3g/24h,血白蛋白有改善,肾功能好转。

(4)无效:尿蛋白及血白蛋白与治疗比较无大改变,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未消除,肾功能无好转。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减毒增效”,即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增强其治疗作用。在激素治疗早期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激素治疗维持期中药治疗的目的是防治激素的副作用;撤减激素时,中药治疗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代激素作用,从而阻止撤减激素所引起的“反跳”现象,使激素的撤减安全进行,缩短用药周期,以巩固激素所取得的对肾脏病的疗效,恢复受激素损害的脏腑功能,重新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目前尚无特效中药能代替糖皮质激素,这是本病中医治疗过程中的难点。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