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沓厚厚的就诊病历和报销单据,记录着刘美丽的父亲刘有新这些年来的看病历程。
刘有新今年63岁,是青秀区刘圩镇刘圩村村民,2013年得了肾结石,两年后,又被诊断出患有终末期肾病。看病花费大,因病致贫,成了贫困户。
“每周去医院做两次透析。”刘有新骨瘦如柴,“镇卫生院没条件做,只能坐车去远一点的医院。”刘圩村位于青秀区与邕宁区交界处,离后者更近。为了让父亲少奔波,一直以来,刘美丽都带父亲去邕宁区人民医院。
由政府资助,刘有新在青秀区参加了新农合,看病能报销大部分费用,还能拿到一笔大病保险赔付。但他在邕宁区看病时,需先垫付所有费用,再拿回青秀区报销。2016年,他的医疗费用约为7.4万元,垫付的新农合补偿和大病保险补偿达5.7万多元。
“报销额度不小,垫付压力却很大。”刘美丽嫁在邻村,离娘家近,挑起了带父看病的担子。但家里垫付能力有限,只好每月都报销。从刘圩镇坐车到新农合管理中心要1个多小时。
“整合政策真是给农民下了及时雨。”刘美丽听说在南宁市范围内的定点医院看病可即时结算,如释重负,“省时、省事还省钱,大大减轻了负担。”
刘美丽备齐材料,提交给刘圩镇卫生院。办好后,刘有新在邕宁区人民医院就诊时,系统将自动算出自费部分和报销部分,只需支付自费部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